🙀
This content is not available in your language (English)

Introduction

Exhibition

戰爭之淚

Curator

彰師大美術系博物館敘事與教育實踐課程 13

Duration

2023-08-08 ~ 2023-11-08

希望能透過這場展覽,展現各方面的「戰爭」:包括但不限於殘酷、悲傷、激憤、鼓舞,以及戰爭所造成的創傷和後續影響。我們期待觀者能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細心體驗這些情感和情緒,並將其深深地銘記在心。這樣的經驗和省思能夠引發更多有關戰爭的思考,使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戰爭對個人和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發生在 1914 年至 1918 年間的全球性武裝衝突,是20世紀最重大的戰爭之一。這場戰爭涉及了大部分歐洲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主要國家,並導致了數百萬人的傷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起因是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宣戰,由於複雜的外交、政治和軍事關係,各國紛紛加入了戰爭。戰爭初期,許多人對戰爭的規模和持續時間沒有預料到,許多人對戰爭的本質也有著過於樂觀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形態多樣,包括陸地戰、海戰和空戰。在陸地上,雙方展開了長期的陣地戰,壕溝戰成為這場戰爭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海洋上,大船艦之間的激烈戰鬥和潛艇的使用引起了巨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同時,飛機的出現也使空中戰爭成為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新的武器和戰術被開發出來,包括毒氣、坦克、無線電通信和飛機轟炸。這些新武器和戰術使戰爭更具毀滅性,同時也改變了戰爭的性質。 最終,1918 年 11 月 11 日,各國達成停戰協定,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 1939 年至 1945 年的全球軍事衝突,分為歐洲與亞洲兩大戰場,涉及全球大多數的國家,同時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動員超過一億的軍事人員,主要參戰國幾乎都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經濟、工業與科學等資源都用於戰爭之上,民生與軍用資源也被整合。武器革新改變了戰爭的方式,在二戰期間,以德、日、義為首的軸心國藉著自身強大的武裝力量,迅速侵略周圍的國家,並犯下多種戰爭罪,如種族滅絕,造成了猶太人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等悲劇,此外,納粹德國還設立集中營,給予被奴役的猶太人極差的生存環境。此外,對平民的轟炸也使得這場戰爭中民眾的傷亡人數來到 7000 萬,成為有史以來最多平民傷亡的戰爭。 歐洲的戰場以納粹德國投降落幕,但亞洲戰場的決局至今仍引起爭議:美國在 1945 年 5 月 8 日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這是人類史上第一且唯一在戰爭中使用到核武器,也被視為戰爭罪行之一,但美國政府與軍方認為,這項決定促使了日本投降。在這個主題的展覽中,除了以文物向觀眾更直接地傳達核武的可怕與猶太人所受得迫害外,某方面也在接續前一個主題,探討不同國家對於戰爭的不同立場。 .越戰 1955 年~1975 年發生越南戰爭,簡稱越戰。這場戰爭常常被描述成是「第一場呈現在電視上的戰爭」,它所得到的媒體關注是前所未有的。1966 年,93%的美國家庭都擁有電視機,而當時他們能看到的內容審查很少,也比過去的戰爭更加實時。觀眾是接近實時地看見越共將衝突蔓延到了南方政府的中心地帶——進而蔓延到美國公眾的客廳裏。從 1968 年開始,媒體報道已經很大程度上不利於這場戰爭 —— 無辜平民被殺、重傷或者虐待的影像呈現在電視和報紙上,很多美國人轉而反對這場戰爭。全美各地爆發大規模事件,形成一場浩大的抗議運動。而且美國在越戰中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彈(一種燃燒溫度達2700攝氏度的石化燃燒彈,所觸及的地方都會附著在上)和橙劑(另一種用來阻止敵人以森林作掩護的化學品,但同時也毀滅莊稼導致饑荒),引起越南鄉村民眾對美軍有負面印象。「搜索並殲滅」的戰略任務殺害了無數無辜平民 ,比如1968年的美萊村屠殺,美軍在越戰期間這一場臭名昭著的事件中就殺害了數以百計的越南平民。 因為這些殘暴行徑被真實的傳到民眾眼中,反戰聲音越來越多,加上在越南的戰爭失利和民心失流,美國在越戰不堪消耗,於是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最終北越擊敗南越並統一越南。,越南在這場 20 年的戰爭中付出巨大的代價。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戰爭造成 500 萬平民的死亡。到 1975 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南越留下一片滿目瘡夷的土地和 88 萬孤兒,100 萬寡婦,20 萬殘疾人,20 萬妓女及地雷區。長期的戰爭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及惡性的通貨膨脹;1970 年代後期,超過 150 萬越南難民乘小船逃離越南,其中滯留香港的大量越籍難民在之後形成船民處置問題。 .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的故事始於 2011 年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當時,敘利亞的抗議浪潮開始湧現,人們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實施改革。他們渴望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尊重。然而,政府以鐵腕手段回應了這些抗議。和平示威者遭到了暴力鎮壓,這激起了更多人的憤怒。壓抑只是推波助瀾,敘利亞的街頭變成了爆炸聲、槍聲和哀嚎聲的戰場。在這個動盪的時刻,一些抗議者決定拿起武器,組成了武裝反對派。他們的目標是推翻阿薩德政府,為敘利亞人民爭取自由和尊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武裝組織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包括極端主義組織和外國勢力的參與。 敘利亞內戰帶來了災難性的人道危機。數百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成為內部流離失所者或逃亡他國的難民。他們背井離鄉,面臨著飢餓、缺乏醫療服務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困境。許多城市變成廢墟,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成人失去了生計和希望。敘利亞內戰至今已經持續了多年,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災難和破壞。敘利亞人民被困在這場血腥沙場中,他們渴望和平、安全和重建自己的國家。然而,解決這場複雜的戰爭依然充滿挑戰,需要全球社會的共同努力。

Explore Works

more works

About Curation

more description
蔡宜秀

Curator

蔡宜秀

你好,我是蔡宜秀,就讀於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為展覽策展人之一。111 年的第二學期,修習博物館敘事與教育實踐課程,策畫了此次的戰爭主題展覽。戰爭,是人類最黑暗的一面,但在其中也展現了人性中的勇氣和奉獻精神,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的價值。
柯純郁

Curator

柯純郁

就讀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是這次戰爭之淚的策展人之一。喜歡觀看戰爭相關影片和相關書籍,因次策畫這次展覽,想藉由它來讓觀眾了解戰爭帶來的事物是多樣的,政治、權力、生命交雜在一起,形成混亂,所以希望藉著這次展覽讓觀者了解和平與平靜有著甚麼意義。
Magnus Wennman

攝影師

Magnus Wennman

視覺記者、電影製作人、canon 大使 晚報(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日報)和國家地理攝影師 但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位父親。
Matthew VanDyke

導演

Matthew VanDyke

革命者、活動家、電影製作人、作家和公共演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