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content is not available in your language (English)

Introduction

Exhibition

時過境遷

Curator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第十七屆畢業成果展

Duration

2023-06-02 ~ 2023-06-04

Venue

剝皮寮歴史街區 - 展間 147 ~ 155

Address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3 巷

本屆畢業展的內容為針對受到氣候變影響的區域所做的空間調適計劃。展覽主題為《 時過境遷 》隨著時間推移,境況、環境發生變化,我們應加以改善,面對氣候變的衝擊。近年,全球性劇烈氣候的頻率與強度逐漸增加,熱浪、極端降雨、乾早、颱風等災害的加劇,使得人類的生活環境面臨嚴重的衝擊與威脅。因此,本次畢業成果展,我們將針對台北、新北及桃園地區在未來較會受到影響的區域做探討,提出相應的空間調適計畫。 三大組概念介紹 《 沐 》- 工業區 在極端氣候下,短時間暴雨及長時間未降雨,皆可能使產業受到經濟衝擊,居民會有居住安全的威脅,位在桃園市的大園工業區二期及中壢工業區周邊地區,皆為高淹水潛勢區,前者鄰近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及緊鄰雙溪口溪與田心子溪兩條河川,面臨內外水的衝擊及濕地生態保護的議題,後者位在兩個都市計畫區與非都市土地交界處扮演重要區位,以新街溪貫穿,並鄰近機場捷運,連結著南北桃,面臨河水溢淹及強降雨造成的淹水問題。我們期望於大園以水為調適主軸;於中壢以木為規劃重點劃設大面積綠帶,以此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以達到「氵木 」的構想。 《 治 》- 都會區 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各市區的調整治理為都市規劃的一大核心。在面對氣候所帶來的環境衝擊,人口及產業的變動,環境的整治、災害的預防,勢必為居民生存的第一要素。治,意味著「治理」各區域的淹水情形、緩解熱島效應問題,「治癒」受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土地與居民。讓氣候變遷無法成為都市發展下的絆腳石,方可長治久安。 《 屾 》- 環境敏感區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增加,造成臺灣經濟與生命損失的規模也日益擴大。颱風與豪雨為主要造成臺灣坡地災害的主要唯一之一,過去每十年發生強降雨的颱風大約每十年出現 2.7 個,近十年則是 11 個之多。臺灣本身就身處於地震帶上,地震本身就會造成土石的鬆動,加上短延時的強降雨,對於坡地災害所造成的衝擊無法忽視其嚴重性。經濟快速成長帶動的都市化,造成坡地等自然環境上的破壞使臺灣人民大多處在高坡地災害風險之環境下。

Explore Works

more works

About Curation

more description
索意婷、蕭家甫、蔡芃澤、陳偉嘉、王煒成、吳均賢

規劃師

索意婷、蕭家甫、蔡芃澤、陳偉嘉、王煒成、吳均賢

治 — 氣候變遷空間調適計劃 — 以台北市萬華區華江里為例
林柏翰、郭宜婷、張富松、謝季昀、黃巽煒、黃璽倫

規劃師

林柏翰、郭宜婷、張富松、謝季昀、黃巽煒、黃璽倫

沐 — 桃園市大園工業區(二期) — 以自然為本的空間調適計劃
鄭羽何、魏新澤、稅情琝、曾鉦傑、莊哲維

規劃師

鄭羽何、魏新澤、稅情琝、曾鉦傑、莊哲維

治 — 氣候變遷空間調適計劃 — 以二重頂崁部分及周邊地區為例
黃振愷、楊博翔、陳子涵、許騰元、陳姍琦、杜樽奕

規劃師

黃振愷、楊博翔、陳子涵、許騰元、陳姍琦、杜樽奕

沐 — 氣候變遷空間調適計劃 — 以中壢工業區周邊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