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潘冀建築師在「當代」雜誌中提到「一個建築師提出一個好的都市設計,應在健全的綱領和整體模式下發展」,人民需要的是一個有明確執行綱要、珍惜土地資源,並有計畫的推動結合經濟發展的城市再生。在商業化思維底下,城市再生大多被當成是透過「都市更新」的利益交換,而完全沒有考慮城市的發展願景,因此,五分埔再生願景展誕生了。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五分埔作為示範基地,挑戰將舊房子全面拆除的傳統思維,期待從歷史沿革中找出未來城市的新篇章。當城市面對現代化的過程,原有的城市特色、生活文化、都市空間及街道活動不該被「新設計」抹去,應是賦予老屋新生命,成為文化記憶載體的新街廓。透過大街廓的擘劃,更新後的建築保留原來的街廓紋理於大街廓的中央,新增加的容積也被妥善配置於大街廓外圍,內部巷弄的空間尺度因此得以受到尊重,並提供鄰里居民一個相對有綠意、安全的街道生活。保留的既有建物與去間,作為文化記憶與世代交合的媒介,更替老屋找尋它的生命價值。 我們應拒絕僅以房地產開發作為城市發展策略,需要更多的思考保有城市產業,並將其融入原有的街廓紋理,賦予都市再生解決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的能力。在都市計畫、結合願景的政策以及公私部門的分工合作機制三方平衡下,不只讓五分埔再生計畫成為都市更新的成功案例,更是城市治理策略的新典範。本次展覽透過「五分埔再生願景」開起一段城市未來風貌的對話,也是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為共榮願景而努力的開端,期許共榮、共好不在只是願景,願景背後也不再僅是讓步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