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본 컨텐츠는 현재 귀하의 언어로 제공되지 않습니다 (한국어)
懸置的界線

懸置的界線

嘉義市立美術館

「懸置的界線」希望以展覽的形式,將北回歸線的...

懸置的界線

嘉義市立美術館

「懸置的界線」希望以展覽的形式,將北回歸線的...

전시 소개

전시명

懸置的界線

전시 기간

2024-01-27 ~ 2024-05-12

장소

嘉義市立美術館本館1-3樓

주소

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

「懸置的界線」希望以展覽的形式,將北回歸線的變動狀態、攝影家的山岳寫真旅程、重層山稜線地景、伐木與運輸纜線、溪流蝕刻線等,種種與嘉義相關的諸多線與邊界的意象,成為展覽的思考起點。有兩個主要的問題意識構成此次展覽。首先,試圖以線的狀態切入,再探嘉美館過往展覽曾經創造的反思性風景意識。就藝術而言,線有複雜與悠久的糾纏史,與圖繪、符號、繪畫性、書寫性,涉及區劃與隔離、也是逃逸、痕跡等主體狀態的欲望動力學。甚至在Tim Ingold那裡,人類棲居的世界不是由物構成的,而是由線組成的;也可以說,「每個事物都是一個線的議會(every thing is a parliament of lines)」。展覽延續著「線」的書寫性特質,以及「線」作為組成世界的方式展開;並著眼於當代生活情境中,線如何拓展自身生命,而生命也在事件之間持續編織新的線。 其次,便是透過作品組合來試圖提議,不存在穩定的界線。界線總是關於協商與力量,是主體與行動彼此的互相界定。同時,線也涉及區劃與隔離,能區分空間,劃定疆域。然而,無論多麼細微,界線自身都佔據了一個空間。那是個不屬於任何一邊的懸置領域,因而,如果界線是決定地景、記憶、身分與命運的現象,那麼界線的懸置狀態又意謂著什麼?開啟了何種感知樣態?這些都是展覽透過「線縷游」、「疆界注」、「懸置錄」等三個子題想要探索的面向。 一樓子題|線縷游 線,是力之綿延與環境感知途徑;無論是透過繪畫捕捉日常情境中持續實踐或創造的力量線、線的張力之弛放是懸置與等待的力量迴路、或是透過線來試圖圈畫一個空缺的主體等,均建構了存在的認識模式。方慶綿的山岳寫真路徑與視線所形成的空間知識,連結了伐木鐵道、運輸纜線的延展與廢棄、獵徑獸徑與獵場領域、溪流蝕刻線所形成的地景等各種「線」。而展覽「捕風景的人」則復返方慶綿寫真路徑上的觀看與身體經驗,成為跨越時空兩條路徑之共振線。這裡試圖以展覽對話織纏線縷的思想線索,為探討線的狀態延伸更多可能,此區主要探討線的狀態,乃線縷游。 二樓子題|疆界注 由線所畫定的疆界,其存在與認同是被創造、被言說、被繪出的。疆界往往包含了地圖與空間性界線、認同與文化邊界、心理與存在邊界、活動與身體性界線等。於是,此區主題便包含著地景、疆域與防線建物彼此爭奪與消逝、將風景的堅實與變化界線融合的韻味;以及關於主體與主權、公與私的社會領域、阻隔意象的自我放鬆等情狀。藝術家探尋邊界問題,或是創作思考涉及對邊界之質問、模糊與跨越。這裡,試圖廣納探討邊界之面向,描繪出關於界線的諸種樣態之提問,是為疆界注。 三樓子題|懸置錄 如果,分開兩個空間的線,即作為疆界的線,必然也佔據了一個空間,這便意謂著「線」在物理上的不可能。或許,從線的移動與持續編織新的關係、邊界不斷變化的懸置狀態來理解,這正是關於定義與意義不間斷的自我更新。例如,消失的地景與倒置的時空、自我與他者主體內外界線之懸置、身體與空間關係之再定義等,都是透過抽象線、力量線來超越物理之不可能,並詮釋線之懸置與其力量。此區主要探討「線與界」所懸置的時空,而藝術總是凝視著這種懸置狀態。

작품 가이드 투어

더 많은 작품 살펴보기
嘉義市立美術館

主辦單位

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美館)奠基在「畫都嘉義」的美術與人文特色之中,自籌備起即以「保存及發揚畫都嘉義之精神與榮光」、「結合美學、藝術及文化創意扎根於生活與教育」、「豐富嘉義地區人文城市內涵」等多元藝術發展為主要基礎,形塑嘉美館作為一座城市美術館的重要特質。也因此,在展演內涵的規劃中,將嘉義美術史的梳理、嘉義藝術的內涵特色和城市特質做為策展核心,以當代視野作為專業策展和藝文活動之規劃角度,展出從日治時期前輩藝術家作品至當代藝術創作,跨越時間和地域框限、作品形式不限。且在展覽、典藏、研究、教育推廣、出版和各式活動中帶入當代性辯證,從今日的生活和文化角度思考如何觀看、尋思和理解過去,創造新的觀點,並且重新理解和探索我們所處的環境和社會的議題。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合作單位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科元藝術

合作單位

科元藝術

.
御書房藝廊

合作單位

御書房藝廊

.

추천 전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