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본 컨텐츠는 현재 귀하의 언어로 제공되지 않습니다 (한국어)
百川創作展

百川創作展

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創作展

《助佇注鑄:百川創作展》展出11位來自百川學程創作者的作品

百川創作展

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創作展

《助佇注鑄:百川創作展》展出11位來自百川學程創作者的作品

전시 소개

전시명

百川創作展

전시 기간

2023-10-13 ~ 2023-10-27

장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浩然圖書館外台階

주소

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助佇注鑄:百川創作展》展出11位來自百川學程創作者的作品,他們各自反映個體與自身背景,兩股張力間的光譜關係,討論究竟是環境作為形塑個人的必備養分?又或個人受制於環境為一種必然? 在人們形塑自我的學習場域中,為服務背後資本之生產目的,體制將活生生的個體壓鑄進一串座號、排排桌椅、幾列分數;創造出以數字而非人本爲尺度橫量的社會標的,最終生產出一個個成功規訓的產物,異化的個體。 這樣的社會事實之下也延伸出一種現象 ── 普世的痛苦。在物質層面的社會互動上,精神層面的意識形態下,按表操課的環境難以提供個人主體性足夠的滋長條件。基於上述這個個人主體性缺失的虛構情境中,個體的痛苦來自於沒有痛苦,即便吶喊出口,也因社會對問題判定的認知侷限,而被詮釋為無病呻吟。這是一個建立於不深刻之上的深刻現象。 然而真有如上述語境,體制壓倒性的勝利了嗎?體制與個人主體性間的關係真的有比刀俎與魚肉嗎?如果真是這樣,痛苦從何而來?完全麻痺的個體感受得到痛楚嗎?這樣痛苦狀態成立的前提,是不同作用力:對於個人主體性的渴望與自身以外的環境,兩種價值間碰撞拉扯的結果。或許個體是有能力進行兩者間權力關係的拉扯,甚至進一步改變環境的。 百川學士學位學程為全台首創的大學四年不分系,其學生皆由近年實驗性質的升學管道「特殊選才」入學。有別於傳統標準單一的考試升學體制,以個人的特殊人生際遇、求學經歷、突出專業能力為入學審查標準。本展覽分成四大區塊:從相對微觀,人與日常中物件間的情節,抑或自身與他者間關係的拉扯,到尺度相對綜觀,談論一整個群體的歷史文化背景,最終以多重開放的觀看視角做結尾。沒有進入百川這些作品仍會存在,但這並不改變這群曾置身於台灣教育體制的個人,因突出主體性被聚集於此的事實,而這次展覽將呈現擁有這樣雙重背景的這群個人,他們如何在作品中處理自身與環境背景間的關係。 指導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主辦單位|百川創作展團隊 策展人|卓予杰 參展藝術家|陳以荷、陳卓琦、林向靈、張翔鈞、張念晴、卓予杰、林妤蓉、林以嵐、李依玲、陳大森、洪敏祐(按作品順序排列) 展場空間|徐沁、陳以荷、張翔鈞、徐家答、卓予杰 主視覺統籌|卓予杰 主視覺攝影|徐沁 主視覺標題書法|陳以荷 文宣設計|林以嵐 公關企劃|陳大森 社群行銷|張念晴、林以嵐、林妤蓉 開幕策劃|謝沅佑、張翔鈞、林以嵐、林妤蓉 線上展場架設|葉柏秀 特別感謝|王奕鈞、王竣恆、百川學士學位學程行政教授全體、東盟營造有限公司、侯君昊老師、凌天老師、陳一平老師、陳信宏老師、賴雯淑老師。(依筆畫排序)

작품 가이드 투어

더 많은 작품 살펴보기
卓予杰/Terayu07

전시자

卓予杰/Terayu07

Starting from a graphic design background, Tera Cho is currently an undergraduate at NYCU, where she pursues her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while engaging her passion as an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 Her recent research interest mainly focuses on (wandering around) arts, gender, and social phenomenon.
陳以荷/Yi He Chen

아티스트

陳以荷/Yi He Chen

現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程二年級在讀,主修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師大附中美術班、建華國中美術班畢。熱愛書法、水墨、平面繪畫等創作媒材,近年開始嘗試以各式媒介融合傳統藝術,藉由跨媒材的實驗,希望能創造出更具有創新性的藝術作品。
陳卓琦/Cho Chi Chen

아티스트

陳卓琦/Cho Chi Chen

來自台北市松山區, 喜歡觀察, 作品尤其以人為主,里仁為美。 容易興奮容易累。
林向靈/Lin Hsiang Ling

아티스트

林向靈/Lin Hsiang Ling

2002 年生,新北人,陽明交大百川學程心理主修就讀中。 會寫作,也想一直做這件事。

추천 전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