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content is not available in your language (English)

Introduction

Exhibition

等Timeless-在可測與不可測的時間中迴旋

Curator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 第十屆實習策展 展覽製作團隊

Duration

2021-05-20 ~ 2021-06-16

Venue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Tunghai University Art Gallery

Address

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一樓)

時間是個很奇怪的東西。 當人平平淡淡過日子,時間什麼也不是。 然而,突然間,人除了時間,什麼都感覺不到。 —《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 (1911) 霍夫曼斯塔Hugo von Hofmannsthal 時間是什麼?或許,有人會說:「時間是時鐘所測量出的東西。」那麼時鐘又測量到了什麼?時間在自然界是無垠無涯的存在,是不可回溯既往的抽象介質。自古以來人類觀察天體與大自然不斷重複、規律的運行模式,透過日晷、水鐘到機械裝置和鐘擺的發明來測量,界定出均質化的度量標準。這樣的人為介入讓時間成為客體,可以被切割、利用、管理或浪費。 德國生物物理學博士柯萊恩(Stefan Klein)論時間:「在自然界,『幾點幾分』一點都不重要。……只有高度開發的社會才會規定這些時間標準。」當人際網絡日益複雜必須透過統一校準來進行活動時,社會化時間的影響日益增加。當代哲學家薩弗蘭基斯(Rudiger Safranski)也提到:「在不斷加速的社會系統裡,社會運轉的速度支配著個人屬己時間的節奏」。當人被分秒無差別地推著走,日復一日奔向終點,是否內在的時間感與外在時間框架早已失去關聯與一致性?也因人們對時間規範的覺知,「等」的狀態隨之浮出,這個時段團塊被擴延與拉扯,影響人的情緒與思維,脫離框架,游移於可測與不可測的時間光譜中。 「等」交會於個人內在意識的「屬己時間」與為公共生活而規劃的「社會化時間」,看似設定了一個具體的框架,但在起訖之間,時光的久暫卻難以衡量。人透過「等」與時間相遇,在等待的過程中窺視自我並與社會展開對話,在多重參數作用下產出各種知覺與意識。在無事可以消磨的狀況下,分秒頻率被放大,這段相對空虛、綿延的光陰中,人的無聊、厭煩、痛苦難耐等情緒隨之產生;反之,在事件不間斷且接續的情況下,光陰看似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在飽滿的時間裡感到充實、積極與愉悅。但是「等待」,可能是充滿時間與希望,而「光陰似箭」卻有可能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一小時不只是一小時,它是一個裝滿香味,聲音念頭和情緒的容器」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本展覽試圖重新檢視人在時間裡所處的度量位置與想像關係。藉由藝術家揉捏、拉扯加工後,將內在的時間意識與記憶樣態具象化,透過繪畫、物件、錄像以及裝置,開啟觀者與藝術家彼此時空交融的對話契機,以覺察人們在時間中的內外張力。為了讓觀者具有切身的參與感,展覽入口處設置打卡鐘的機制,觀者將透過打卡的行為進入展覽的始末,如同進入了與外在現實平行的時空。此一充滿儀式性的意圖,係用策展的角度,以可測的數字框住展覽中所有不可測的藝術狀態和觀展情緒,讓觀者感受到富有差異性的時間意識,以興起對自我與社會關係、自由與限制的反思。

Explore Works

more works

About Curation

more description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 第十屆實習策展 展覽製作團隊

Curator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 第十屆實習策展 展覽製作團隊

東海美術系研究所現階段以「藝術創作」與「藝術策劃與管理」為學術發展之兩大核心領域。「藝術創作」的課程特色,除了膠彩、水墨、西畫三大傳統藝術媒材的專業創作發展,亦相當鼓勵以「當代藝術」為出發的創作論述和跨領域藝術形式的研究和發展。 甫成立的「藝術策劃與管理」學群的課程特色,除了奠立研究基石的史學方法和質性計量的研究方法論之外,理論學科包含中西洋近現代美術史、當代藝術理論、評論與寫作、策展學、博物館學和美術館教育等專題。本所尤其強調藝術策劃的實踐能力,為此開設藝術品維護管理、實習展覽策劃與製作、校內外畫廊實習等課程。 「實習策展」是一堂讓學生實際操作而設計的課程,模擬美術館機構編制讓所有同學認識與了解每個分工環節,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面對一項又一項的磨練與挑戰。2020年9月開始,團隊從主題發想議題討論、經費募款、藝術家邀請作品挑選、視覺與空間設計、展覽風格定調、實際製作布展,到教育推廣以及行銷宣傳,讓同學完整的學習到每個分工環節。 ▉參展藝術家:李政勳、盂施甫、徐嘒壎、張程鈞、張暉明、陳穎亭、葉治伸、劉瀚之 ▉指導老師: 林 平 (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獨立策展人) 蔡明君 (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獨立策展人) ▉特別感謝: 黃 翔 (毓繡美術館總監) 高子衿 (臺北市立美術館行銷推廣組組長) ▉展覽團隊: 徐子涵、張育嫣、潘迎佳、李映華、劉芳廷、沈湘芸、陳靖芳、東念瑀、張庭溦 ▉ Instagram 粉絲專頁: timeless_thu_fineart
李政勳

Artist

李政勳

生於1985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系暨研究所藝術創作組 , 現居住與創作於臺北。李政勳著手於「時間」的紀錄,透過創作過程反覆、綿延的勞動融入作品之中,結合顏色,投射出情緒與身體經驗。作品畫面上不同顏色的線條,以及近期作品加上糕餅模具翻製出的顏料塊,是經過反覆堆疊、錯置,產生機械性的符碼。 作品曾入選「2019臺北藝博MIT新人特區」,獲「GEISAI TAIWAN#2」佐藤可士和評審個人獎,以及文化部補助於日本東京駐村,並舉辦多次個展與聯展。 獲獎 2019 MIT新人特區 入選 2010 佐藤可士和評審獎,GEISAI Taiwan 近期個展 2020 「漫漫」,愛上藝廊,新竹,臺灣 2020 「島嶼花」,南畫廊,臺北,臺灣 2019 「2019新人特區」,臺北藝術博覽會,臺北,臺灣 2019 「淺澤」,日帝藝術,臺北,臺灣 2019 「神聖的儀式」,人文遠雄博物館展覽一館,新北,臺灣 2018 「浪/行」,木木藝術,臺南,臺灣 2017 「忽忽」,南畫廊,臺北,臺灣 2016 「時間塊」,日帝藝術,臺北,臺灣 2015 「彼岸之光」,日帝藝術,臺北,臺灣 2015 「複雜的話,簡單的說」,富葰藝術中心,澳門,中國 2015 「不可逆抗力」,木木藝術,臺南,臺灣 2012 「所以 我們不停散步」,槩藝術,臺北,臺灣 2011 「抽象中的理性與感性」,一畫廊,臺北(雙個展),臺灣 2011 「One piece room」,關渡美術館,臺北 2010 「那些,妳教我的事」,黑白切藝文空間,臺中,臺灣 2010 「GEISAI TAIWAN#2」,華山藝文園區,臺北,臺灣 2009 「GEISAI#12」,東京Big Sight 東HALL,東京,日本 2009 「GEISAI TAIWAN」,華山藝文園區,臺北,臺灣 近期聯展 2020 「記憶入場卷」,HTC 宏達電總部大樓,新北市,臺灣 2020 「時記 ── 涉及時間的抽象畫」, 南畫廊,臺北,臺灣 2020「自媒體」,日帝藝術,臺北,臺灣 2019 「漸層」,堅山謙仰,高雄,臺灣 2019 「漾藝術博覽會」,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9 「微觀交織」,Gyusya,臺中,臺灣 2018 「PAPER•ART-2018 木木藝術紙本作品聯展」,木木藝術,臺南,臺灣 2018 「躾」,日帝藝術,臺北,臺灣 2017 「Young Art Taipei」,喜來登大飯店,臺北,臺灣 2017 「PAPER•ART-2017 木木藝術紙本作品聯展」,木木藝術,臺南,臺灣 2016 「彼岸在人間」,日帝藝術,臺北,臺灣 2016 「Young Art Taipei」,喜來登大飯店,臺北,臺灣 2016 「孤獨的漫遊」,南畫廊,臺北,臺灣 2016「Affordable art fair」,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中國 2016 「一號展覽」,北京蘋果社區,北京,中國 2016 「漾藝術博覽會」,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5 「Art Osaka」,Hotel Granvia,大阪,日本 2015 「Art Taichung」,日月千禧酒店,臺中,臺灣 2015 「Art Kaohsiung」,城市商旅,高雄,臺灣 2015 「無限重複」,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4 「Young Art Taipei」,晶華酒店,臺北,臺灣 2014 「森森」,耿畫廊,臺北,臺灣 2014 「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港麗酒店,香港,中國 2014 「共構,對畫」,索卡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13 「如影形隨」,尊彩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2012 「14th KOUSAKUTEN 聯展」,金澤21世紀美術館,金澤,日本 駐村 2012 3331藝術村,東京,日本 典藏 2018《The Day Will Come Again》文化部藝術銀行 2017《Abandoned City》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6《Illusion of love》文化部藝術銀行 2016《Coco,Cambon No.31》文化部藝術銀行 2016《Boyhood》文化部藝術銀行 2016《250 Rectangles》文化部藝術銀行 2015《Angels》澳門文化局 2013《Wish you were here》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3《You’re so chic, so sexy》文化部藝術銀行 2010《The Violent Blue》國立臺灣美術館
盂施甫

Artist

盂施甫

1987年出生於臺中臺灣,現居桃園,動力、機械、裝置藝術創作者。盂施甫關注機械製造與加工技術的創作可能,作品以「運動的美學」為核心,將感性的溫度融入硬冷的機械元件,使工業物件轉化為具備動態美感的雕塑形式,嘗試探討數位製造時代的美學生產。 作品曾入選「臺北數位藝術獎」、「全國美術獎」、「北京青年藝術100」等獎項,榮獲「藝術銀行新媒體藝術類典藏」、「國美館青年典藏計畫新媒體藝術類永久典藏」,並參與「全國美術展」、「臺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臺北數位藝術節」、「FORMOSA雕塑雙年展」、「臺灣文創藝術博覽會科技藝術特展」、「北京今日美術館 - 青年藝術100啟動展」、「臺灣燈會」等大型展覽。 近期個展 2016「小折磨」,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近期聯展 2020「風之姿」,臺電D/S ONE 電幻1 號所,板橋,臺灣 2019「飛行實驗室α」,臺北當代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2019「會動的藝術」,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2019「工家美術館」,勤美術館,臺中,臺灣 2019「白晝之夜」,洲子一號公園,臺北,臺灣 2019「生活時間考」,新竹241藝文空間,新竹,臺灣 2019「不正經調查局 Nonsense Agency」,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9「FLOW - Glimpse and Flying 轉瞬及飛翔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2019「新北市兒童藝術節」,新北市市民廣場,板橋,臺灣 2019「【淬(サイ)·煉(レン)―百錬鋼を成す】 臺灣當代藝術展」,東京臺灣文化中心藝廊,東京,日本 2019「扶疏」,誠品畫廊 Eslite Gallery,臺北,臺灣 2019「旅人風景─臺北日常」,老爺行旅 南港,臺北,臺灣 2019「2019 臺灣燈會 」,大鵬灣藝術燈區,屏東,臺灣 2018「2018 編織藝術節 - 山海聽織 」,苗栗舊火車站 (前站),苗栗,臺灣 2018「FUTURE: FUTURE|Panasonic 創業 100 週年紀念展」,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臺北,臺灣 2018「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2018「河北國際工業設計週 - 感同身受 Empathy: Sensor Awkening」,保定市容城縣體育館(雄安新區),河北,中國 2018「專注的動作」,雙方藝廊,臺北,臺灣 2018「街道美術館PLUS」,臺南市中西區海安路與中正路周邊 ,臺南,臺灣 2017「留住一切親愛的」聯展 ,三灣鄉銅鏡村,苗栗,臺灣 2017「擬/物/體」,藝術銀行,臺中,臺灣 2017「青年藝術100-啟動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7「ART FORMOSA 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松菸文創園區 x 誠品行旅,臺北,臺灣 2017「嗜暴者」,臺藝大藝術博物館Art Museum,臺北,臺灣 2017「世界旅人」,THE ONE GALLERY –人文遠雄博物館,高雄,臺灣 2017「跳格子—藝術銀行接力展-臺北」,TAF空總創新基地,臺北,臺灣 2017「感同身受-臺灣文創藝術博覽會科技藝術特展」,經濟部臺中軟體園區,臺中,臺灣 2016「箱鬼」,伊日藝術臺北空間,臺北,臺灣 2016「高雄漾藝術博覽會」,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6「何以為度?」FORMOSA雕塑雙年展,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6「夢‧棲地─館藏青年藝術主題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2015「臺北數位藝術節-創世紀」,松山文創園區,臺北,臺灣 2015「顯 / 隱:這個○○世代— 藝術銀行當代藝術展」,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臺灣 2015「YOUNG ART TAIPEI 臺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喜來登大飯店,臺北,臺灣 2015「旅行的大洋蔥計畫第七站-藝術銀行與大洋蔥美術館」,臺新銀行總部,臺北,臺灣 2015「地方・記憶・時間流─紀實攝影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文創館,苗栗,臺灣 2015「進化之力」,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獲獎 2016 獲選「關渡美術館國際對等交換駐村計畫」-「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進駐藝術家」 2014 獲選「板橋435藝文特區」進駐藝術家 2013 獲選「Art Studio駐店創作計畫」,誠品信義店Art Studio 2011「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 典藏 2019「涼日」特別版,勤美藝術基金會 2019「候鳥」特別版,新北市政府 2016「飛行試煉」1/1 版,藝術銀行新媒體藝術類 2013「The〝O〞001」2/3 版 ,藝術銀行新媒體藝術類 2013「Engine Pulse」1/1 版,藝術銀行新媒體藝術類 2012「The〝O〞001」1/3 版,青年典藏計畫新媒體藝術類
徐嘒壎

Artist

徐嘒壎

1982年生於臺灣高雄,英國里茲大學藝術創作博士,目前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專案助理教授。徐嘒壎的作品與研究凝視著『看』這件事,尤其是在日常時間運動中超速度或看似無速度的視覺,作品探討數位機具、物質性、知覺與時間。 徐嘒壎先後於臺灣高雄、臺南、臺中、臺北,英國里茲、倫敦、約克、普雷斯頓、愛丁堡、格拉斯哥,德國柏林、西班牙馬德里、美國紐約,紐西蘭基督城,日本東京,韓國首爾,菲律賓,印度巴羅達等地展出影像作品 。(擷取自 TCAA 臺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近期個展 2018 「三點水麗」,福利社,臺北,臺灣 2017 「微分影像」,看到藝術,臺北,臺灣 2017 「屋劇」,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臺中,臺灣 2015 「看觀看」,利芙頓工作室,里茲,英國 2014 「盲看」,歐德麥寧大樓,里茲,英國 2014 「盲看」,約克學院畫廊,約克,英國 2007 「間隙-流動的內在風景」徐嘒壎碩士畢業個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畫廊,高雄,臺灣 近期聯展 2020 「一○九年苗栗雙年展」評審委員展出,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苗栗,臺灣 2019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藏海藝術特區」,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9 「移動的印記」馬來西亞藝術學院附屬藝廊和城市分院藝廊,吉隆坡,馬來西亞 2019 「一個假想的電影劇本-天堂門」臻品藝術中心29週年建築與藝術策劃展,臻品藝術中心,臺中,臺灣 2019 「存在‧感」臺灣東海大學與泰國藝術大學教授作品交流展,東海大學藝術中心/泰國Silpakorn大學藝術中心,臺中,臺灣/曼谷,泰國 2019 「大肚山風」,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布里斯本,澳洲 2018 「數位挾制」德國漢諾威城市數位藝術展—鍋爐房動態影像單元-垂直電影院,漢諾威浮士德文化中心,漢諾威,德國 2018 「心的住所」,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臺中,臺灣 2018 「臺日藝術博覽會」,臺中市政府新市政大樓,臺中,臺灣 2017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前線R04,看到藝術,臺北,臺灣 2017 「我要用王樣水彩做出好作品」,東海43號創藝實習中心,臺中,臺灣 2016 「臺灣當代一年展」,花博爭艷館,臺北,臺灣 2016 「光離作用影展」,花博爭艷館,臺北,臺灣 2016 「西班牙當代新媒體音像藝術展臺灣單元」, 西貝勒斯宮,康普頓斯大學,希古洛藝術中心,馬德里,西班牙 2015 「當。滲透影像媒體藝術節」,柏林,德國 2015 「熱水袋」,首爾視廳館,首爾,韓國 2015 「臺灣新錄像藝術」 Yogiga gallery,首爾,韓國 2015 「N分鐘影像藝術節- 臺灣選片單元」, 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2015 「M21 影像地帶 第五屆 N分鐘影像藝術節」, 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上海,中國 2015「 當。滲透影像媒體藝術節」,TamtamArt Taipei, 臺北/空場,臺北/自由人公寓,臺中/院子劇場,高雄/江山藝改所,新竹/臺灣 2014 「奔流螢幕影像藝術節Sluice__ screens」,The Hospital Club,倫敦,英格蘭 2014 「動態影像巡迴計劃The Moving Image Project」,Brooklyn Fire Proof,布希維克,紐約,美國 2014 「動態影像巡迴計劃The Moving Image Project」,克萊斯特郡,紐西蘭 2014 「動態影像巡迴計劃The Moving Image Project」,東京,日本 2014 「動態影像巡迴計劃The Moving Image Project」,RaGa Gallery,巴羅達,印度 2013 「漢諾威錄像藝術節Hanover Project Video Festival」,中央蘭開夏大學,英國 2013 「黑立方年度展」,Old Ambulance Depot,愛丁堡,英國 2013 「黑立方年度展」,Whitespace,愛丁堡,英國 2013 「盧門線上入選展」,The Lumen Online Gallery,卡帝夫,英國 2013 「零度合成徵件展Synthetic Zero Event」,Bronx Art Space,紐約,美國 2013「循環Loop#3」,tamtamART Taipei IPIX,臺北,臺灣 2013 「新肉畫廊年度徵件展The Fresh Meat Gallery 2013 Open Call 」,Fresh Meat Gallery,倫敦,英國 2013 「格拉斯哥雕塑工作室獨立短片播映」,Glasgow Sculpture Studio Gallery,格拉斯哥,英國 2013 「戰備沙龍:會員年度展」,Embassy Gallery,愛丁堡,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