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content is not available in your language (English)

#37

沙城印象:湧池劇場

陳威廷

台東,一個人口約僅 5 萬人的小型城市裡,存在一條尺度巨大的馬路,它並不是以承載交通量而配置,卻以貫穿城市的姿態而生,不符合機能性的尺度,在小小的城市中形成超尺度的紀念性。路的尾端豎立著一塊城市地名路牌,在四維路盲段這塊城市空白上宣示著城市的名字,但地名與土地的連結停止了,超尺度的紀念性在此戛然而止。我想藉由這條路之於城市的觀察,討論在歷史紋理斷裂的當代城市空白,如何去揭露並紀念一段潛藏的城市記憶? 水與土石的沖刷形成這塊地最原始的樣貌:日治時期,將逕流形成的出水道整治成港口,水成為城市建立的起點,港邊的地下湧泉則成為當時人們的社交場所,人們在這邊游泳,湧泉記憶凝聚了一個世代的在地情感;隨著水流持續沖積,沙土的堆疊改變了這座城市與水的關係,水不再串聯台東市民的生活,而沖積下來的沙土,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為城市蒙上一層沙,台東也因此被稱為「沙城」,台東港從串聯生活的城市起點,成為城市的角落,四維路也從原本服務鐵軌,轉而成為一條被截斷成為空白紋理的超尺度馬路。 我以揭露市區底下的地下逕流為概念,形成新的湧泉泳池公共空間,泳池廣場接續四維路,超尺度感延續到屋頂劇場,坐在劇場看著揭露的水流,而水流則一路向海,透過萃取關於湧泉泳池與台東港公共性的城市記憶,為這座城市補述一段靠海的故事,並揭露一個場所被覆蓋的名字,在台東的海邊重新凝聚城市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