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但一句箴言。尼采的《道德的系譜》前言中說明我們無法無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們不明白自己,我們搞不清自己。無法在主觀意識下明確地分辨歸類自己。 對於我們的自己,我們不是知者。 創作初衷: 平日喜愛潮流及穿戴名牌的自己,常常在想為何要把自己打裡的好看?當把名牌或當季的潮流服飾穿戴在身上時,那種展現給別人的視覺感是美觀典雅嗎?還是只是給別人一種內心自我的虛榮心。藉由外在的各種媒介來偽裝自己,引發這種心裡狀態來做發想為這次的主題。 創作時代背景介紹: 先從潮流時代的興起說起上世紀50年代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明星效應的影響下,牛仔褲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標誌。60、70 年代,搖滾樂的廣泛流行和嬉皮士生活方式對青少年的影響,更使牛仔裝風靡世界。在美式風格引領之下逐漸出現一些以嘻哈為導向的潮流服飾。這些潮流服飾其實也是一種代表自己的精神象徵。 1994 年由 James Jebbia 創立的品牌 supreme 以龐克嘻哈為精神導向的運動服飾品牌! 當時的推出受到許多熱愛嘻哈文化的人喜愛。之所以會受到當時大眾的喜歡也是有緣由的。先從最基本 supreme 這品牌解釋是至尊 / 至高的意思。當時這個概念就會成為熱愛嘻哈或龐克的他者一種精神寄託。而逐漸形成一種文化潮流的思維。 從 1950 年開始的普普藝術說起,是對於當時的消費主義作為嘲諷,並提出虛無主義的構想。普普風的藝術家 Barbara Kruger 的紅白宣言表達對於這種消費風氣帶來的問題。並提出《我買故我在》宣言,我買而我在那的概念。把這種社會問題提升到藝術領域去做思考。 我認為譁眾取寵的服裝帶來潮流的盛行,但也衍生了高消費的購買概念,而不是因為喜愛本身,而是擁有他就有種比別人高尚的一種形式。 嬉皮風格間接影響台灣的流行趨勢。生根成為一種潮流風氣,而這種風氣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眾多人覺得只要穿的好看或者價錢昂貴,就是一種炫耀自己的方式。因全球化的影響,逐漸影響台灣人追求風氣卻忽略衣服本身應要傳達的設計概念,而膚淺的覺得應要跟風才能展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