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content is not available in your language (English)

#24

十九世紀──笨港以北的發展與笨港以南的衰落

到了19世紀,笨港的港務依舊繁盛,容納小船出入,所屬的腹地也快速擴展。 洪敏麟推估1803年前後北港溪的河道位置圖。此時分隔古笨港南、北街的北港溪,漸漸向東南移動,由於北港溪向南侵蝕的特性,導致許多原居於笨港南街的居民,紛紛越過北港溪,搬移至「笨港北街」生活,商業繁盛更勝以往,而「北港」之名逐漸取代了「笨港」的舊稱。同治初年《臺灣府輿圖纂要》稱「笨港(即北港):距縣治西三十里,商旅輻輳,為海口要地。」光緒二十年(1894)《雲林縣採訪冊》則記載:「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約北港。東、西、南、北共分八街,煙戶七千餘家。」「北港」已成為我們今天稱呼此地的名稱,而「笨港」則逐漸隱沒消逝在歷史之中。